首页 >> 教学园地 >> 正文

仁寿一中生物教学特色

发表时间:2009-5-7 15:19:24 来源:仁寿一中 编辑:仁寿一中生物组

仁寿一中生物教学特色

“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中学课堂教学低效一种反思和回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认识层面问题,包括教师对新教材和新课标解读不深刻、对学生把握不到位、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等备课策略的低效或无效;其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低效运作,要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么一切以学生为重,课堂过分围着学生转,淡化了教学内容、目标,使得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征对以上情况,我们一中生物教学口号是,提高上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启发性、及时性,使每节课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我们的个体做法是。

一、有效备课、充分准备

1、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就是要吃透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感悟文本布局和文字运用的准确性,找准每个章节的文眼;走进教材就是要尊重教材、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质疑教材;走进教材就是要把握教材特色,与教材平等对话;走进教材就是要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主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地意义建构;走进教材就是要吃透重点难点,抓住核心内容;走进教材就是要明确目标、把握要求;走进教材就是要瞻前顾后、沟通联系。

2、活化教材

活化教材就是在不改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将文本教材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将教材知识生活化、科学通俗化;找准知识点间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备透学生

备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依靠学生,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握准学生的认知矛盾,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达到学生共同进步。备透学生就是要备课时心中有学生,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备透学生就是要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分层要求、尊重差异、据学而教、以学定教”。备透学生就是要激发学生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来加强学习。

4、备好教法

教学有法而无常法,备好教法就是要对本节内容所采用的教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讲授法、实验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灵活整合和应用。备好教法还要努力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用学生的眼、耳、手等全身器官,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驾驭课堂、循循善诱

1、重视基本知识讲解,把相关概念、原理、生物学过程讲深讲透。

课本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每节课都重视基本知识讲解,把相关概念、原理、生物学过程讲深讲透讲活。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便快速的提取知识和运用。同时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2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直观教学还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挂图、模型、标本,以及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3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 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有时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有时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时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三、及时复习、善于总结

1、每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都要把这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2、每章节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及时检测,找出学生的知识漏洞。并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现在生物资料满天飞,各种各样的试题让学生目不暇接。在选题时做到精选细选,决不打题海战术。

3、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高考的热点、盲点,以及高考试题考试难度、角度、深度、广度。以高考试题难度深度作为我们平时教学难度和深度的尺度。

4、把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练习题,让学生与高考零距离接触。同时还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分类,为我们选题做好充分准备。

袁和平

2009-3-17

 



来源:仁寿一中  编辑:仁寿一中生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