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考试怯场的办法

发表时间:2006-4-14 18:27:50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校 编辑:王思国

                                                    

在中考、高考的应试中,有的学生会碰到这样的一些情况:

  例一,我在平时都是复习得好好的,可一进考场就头晕目眩,心跳加快,原来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竟溜得无影无踪了。但等我一离开考场,这些刚才死都想不出的内容却又毫不费劲地回忆得一清二楚了。

  例二,考试时一拿到试卷,我的手就情不自禁地发抖,字都难写好,背过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那些容易的题目也会把我卡住。一般过了十分钟左右,这种情况才会逐渐消失,才能静下心来答题。

  例三,当考试临近时,我就开始紧张起来,心里头总是有点怕怕的。所以在复习看书时容易走神,思维呆滞,看不进东西,对一些已经复习好了的内容极易遗忘。身心感到疲惫,爱(或想)发脾气,生理规律有时失控,如尿频、打冷颤等。很令自己苦恼和害怕。

  这是几个比较典型的考试怯场的例子。

  所谓的考试怯场是指考生参加重大考试(如中考、高考)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常现象。怯场同学在考前有紧张或恐惧心理,难以进行好好的复习,一进入考场,就感到心慌意乱,有的甚至手脚发抖,不能自如地书写,更不能从容地思考问题。考试怯场轻者表现为平时熟记的知识一下子都记不住了,暂时很难或不能回忆,感知觉、思维出现轻度的混乱;重者举止失措,全身或四肢发抖,发生昏晕甚至休克。怯场的考生由于在考场上难以进行有效的科学思维,从而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际水平,因此也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有的甚至由此贻误一生。

  那么,产生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

  1、过分看重考试对个人前途的影响,把这样的一次考试成败当作自己人生路的唯一选择,从而自己给自己加压;

  2、考试前过度疲劳导致大脑机能下降,影响答题过程,因此导致紧张情绪,诱发怯场心理的产生;

  3、心理素质偏差、复习中准备不足、气质性格上易激动兴奋或胆小抑郁以及由于平时考试屡遭失败而产生的习惯性反应等,也是产生考试怯场的原因。

  针对产生的原因,我们应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控制、克服怯场心理呢?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尽管高考、中考是对每个考生的前途有着重大影响的一次考试,但这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命运与幸福,并不能说考好了才是唯一出路。因此,这首先要求老师和家长有宽容的态度,不硬迫考生一定要走上这条“独木桥”。作为考生,也要甩掉这种沉重的包袱,临考前不要想考试成败得失的后果,确立“一棵红心,两种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考试思想,让自己洒脱一些、随意一些。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同时,认真做好考前复习,以便能“胸有成竹”,这样自然临场不惧。即使平时学习成绩不够好,也是根据自己情况定了实事求是的期望,正视了现实。因此无论怎样,均可“轻松上阵”。

  二、科学用脑,调节精神。考前夜以继日地强化复习,直至临考前一天晚上还加班开夜车是中考、高考的大忌。由于复习期间大脑经常是高度紧张的,加上睡眠不足,因而容易使大脑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影响其机能的积极作用。所以,考生要了解大脑的机能与保健知识,搞好时间安排与膳食营养,把努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与保护大脑健康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平时的复习中讲究科学方法,有张有驰、劳逸结合地进行,积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这样不仅在复习中可以提高学习质量,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参加考试,而是在考场上,清醒灵活的大脑也有利于高水平的发挥,取得好成绩。

  三、树立信心,充分准备。心理素质偏差的考生容易因信心不足而产生怯场心理,由于他们觉得复习还不够好,或自己平时学习不理想,所以总给自己消极否定:“算了吧,我可能是不行了”;“这道题、这次题目那么难、都不会,看来自己死定了”。等等。这样的心态一踏入考场或在考场上便会引起怯场。考生要对自己自信,毕竟自己也是近十年或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完全具备了应有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应付中考、高考问题不大。况且“我觉得难别人也会觉得难”呢。这样,以自信、稳定的心理来复习,就可更有效地掌握到充足的知识准备,考试就能够正常(或超常)发挥水平,获得好成绩。

  四、在气质性格上情绪不稳定的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纠正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通过一些训练、调节方法如认知、有意控制等抑制自己好激动的性格。而有抑郁性格的同学,要不断给自己鼓气,端正考试态度、积极自我暗示,这都有利于避免产生怯场。

  为了避免在考场上由于一些意外事故而产生怯场,考生考前要有心理准备和对付方法。如为了避免找不到橡皮刷、笔没有了墨水等,考试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备齐了考试文具(笔、墨、三角板等)和其他用品(准考证、眼镜、清凉油等),以免在考试中因缺少某种用品造成心理失衡。有些考生因为监考老师看自己的答卷或与监考老师对视一眼,便紧张、担心而产生怯场。对此考生首先自己不要东张西望,尽量不与监考老师有目光接触,若他看你的卷,就当他不存在,减少意外的心理压力。另外如思路一时受阻、事先估计与试题有别、突然发现看错了解题、少做了题等,要有心理准备、把意外之事变为意料之中的事,不至于面对问题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否则就会“越怕越见鬼”。

  而在中考、高考中一旦发生了怯场,也不用惊慌,可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具体做法有:

  1、积极自我暗示法。心里对自己说:“要镇静,不要紧张”;“不要紧,别人也不会”。为自己打打气。

  2、转移注意或抑制兴奋中心的方法。如闭目片刻,做深呼吸,默默数数或伏案休息片刻,不考虑答卷上的问题;或者把笔放下、向窗外眺望,借此稳定情绪,缓解紧张心理。

  3、愉快体验法。回忆一些自己引以为豪的、愉快的事情,使身心得以放松,再安心地应试。

  4、肌肉放松法。如紧握双拳再慢慢松开手指,随着手指和肌肉的放松想象心情也得到了放松。或提肛法,收缩再缓慢放松肛门肌肉,连续几次。

  5、应试技能法。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复习、答题质量,减少怯场诱因等等。



来源:四川省仁寿县一中校  编辑:王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