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新闻

>> 首页 >> 教学园地 >> 教育科研 >> 文章正文

2014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发表时间:2014-11-27 12:32:04 来源:仁寿一中 编辑:晓辛

基于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于对学校教研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思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多种问题,教研活动效果不佳:一是方式陈旧、单调。主要是说课(说教学安排、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研究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案的设计。二是重教轻研。教师个体更关心自己的教学,教研活动很少就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三是教研随意性。虽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究课活动,但缺少明确的主题,上课教师不知道为什么上这节课,听课老师不知道要研究什么问题。四是教研风气不正。多数时候,教研会都是教研组长或个别教师唱主角,其他教师当观众。

(二)源于对教育科研的深刻认识

近年来,我校在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把教育科研视为打造学校“品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谋略。

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四川省教育厅、眉山市教育局立项了六个课题。同时,每学年各学科组教师均会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申报科研小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各类课题涉及范围广、方面多,对学校教学实践活动虽有帮助,但也凸显一些问题:

1.科研实效性、实用性不强。2009年以来6个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的重点都没有关注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如2012年结题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文化自觉研究》主要从管理层面设计,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2011年立项的省普教资助金重点项目《农村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学生模式研究》主要研究培养拔尖生的方法和策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科研没有有效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没有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少了教育科研应有的生长地,导致科研工作实性不强。

    2.小课题研究系统性不强。2010年,四川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学校科研工作重点也开始转向,试图以全员参与的小课题研究,动员和组织多数教师针对教育教学问题,开展和参与研究,增强科研的实效性。虽然这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经验。但是在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散乱,缺少系统构建,其成果也不能很好的推广,难以很好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造成科研内容与教学实践相分离。

(三)基于对主题教研的借鉴

主题教研就是教师在有目的的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弥补自身素质缺欠的探索过程中,促进自我提高、发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动。(摘自李元昌《以主题教研为途径引领教师主动发展》

近年来,主题教研已经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新的方式,得到了各级教科研部门和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重视和认可,并在积极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纵观多地多校主题教研的情况,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如下启示:

一是为我校校本教研活动指出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实现主题教研的措施和方法,为我校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二是启迪我们探寻主题实现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主题教研虽开展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权威性的结论,研究的空间仍然很大。我们的课题主要集中探索主题教研中融入课题研究策略和方法,构建校本教研主题序列,形成“教研内容主题化,主题研究课题化,课题成果实用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科研工作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与水平,让教师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提高育人的水平与效益,而且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感。

实际上学校大多数老师认为科研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直接关系,教育科研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离,从而出现科研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大多感受不到科研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意义与价值。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失去对科研的热情。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不过是写几篇论文,还是非常时候(评职)的非常行动。二是对学校科研的意义认识不深。忙于日常教学事务的教师,认为科研是专家干的活,满足于“站好三尺讲台,这无形中阻碍了科研的实质性发展。三是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评价强度不够。科研往往是长期效益,短时不见得有效果。因此,学校对教师教育工作评价,往往弱化其科研水平的评价力度,教科研也成了少数老师的业余爱好。

二、研究的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主题: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本课题的主题指影响学校发展的典型问题。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能提炼为课题并按课题研究流程进行研究的问题。

2.主题实现:备课组和教师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归纳、提炼出问题作为教研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设计研究方案,在教学中探索、实践,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发展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主题实现”。

3.整合: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本课题的整合是指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将常规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融合在一起,实现教科研一体化;还指学校搭建信息平台,实现成果共享。

4.教科研整合“教研” 现代教学研究工作的简称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或地方)统编教材为蓝图,围绕“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为中心内容而开展的业务性研究活动。“科研”(科学研究的简称)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教科研整合就是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完善职能处室职能和激励机制;构建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系列实践活动。

5.  略: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就本课题而言指主题教研内容序列,主题教研中的课题研究策略,学校、职能处室的管理策略,备课组、教师个体行动策略。

(二)基本观点及拟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坚持的基本观点:一是通过主题科研实现教科研整合。立足于解决教师教学与科研脱节问题,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找到教科研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基于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教学实践是教研的平台,是科研的活水源头。教研给科研提供条件,丰富科研的内容;科研促进教育,指导教研工作,提高教研的实效。教科研整合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实现教育自觉,在不断探究中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实现教科研整合是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搞好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关注科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研究教育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才能正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靠经验办事,不搞研究,或者脱离教育教学实际,搞“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四是实现教科研整合是提高学校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教科研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驱动力。一个学校只有把教科研结合起来,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只有致力研究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策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才能促进教、研、学一体化发展。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一是在选题上,把教研和科研以主题实现的形式进行整合;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形成主题教研序列;三是探索和形成教科研整合的策略;四是构建“教研内容主题化,主题研究课题化,课题成果实用化”的科研运行模式。

(三)研究目标

1.形成主题教研内容序列;

2.探索教科研整合的管理策略和活动策略。

3.探寻教科研整合的运行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学科教研主题设计序列研究;

2.主体实现的教科研整合策略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及措施

(一)研究思路

1.改变传统教研方式,树立“主题教研”的教研思想

主题教研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的教研模式,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形成和谐的教研群体,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因此,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使教师树立“主题教研”的教研思想。

2.开展“主题研究课题化”的实践活动。

把每一个教研主题作为一个小课题,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集备课组智慧进行课后总结与分析,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再分析,再实践,以形成完备的成果。

3.探索“主题实现”运行机制。

主题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职能处室、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作为行为主体在“主体实现”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需要构建系列制度,以保障“主题实现”教科研整合。

(二)研究措施

1.四级驱动,更新观念

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浅表化的教研模式,教学管理处室要更新观念,要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习有关主题教研的理论文章,让每一名教师明白主题教研的活动模式和操作流程。只有学、职能处室、教研组、教师四级行为主体有了明确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推进主题教研活动。

2.挖掘问题,确定主题。

主题包括学校、职能处室、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体四个层面的主题。四级行为主体积极挖掘出影响其个性发展的典型问题,确立主题。

就学校而言,由于师资队伍来自四个方面(原仁寿一中、二中、整合撤并学校和新招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理念差别大。可以确立从校本研修和打造高效课堂两个主题。

职能处室(教务处、教科室、办公室、总务处、政教处等)是学校决策的执行部门,要保证政令畅通,需要各部门精诚合作。可以从加强部门合作和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方面确立主题。

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要发挥好团队的作用。高一年级从初高中衔接教学、高中学习方法、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挖掘,确立主题;高二年级要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确立主题;高三年级要针对高考考点考题)和复习方法确立主题。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自身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提炼为个人研究主题。

3.展开研究,形成成果。

把每一个教研主题当做一个科研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各学科备课组和各研究小组,围绕教研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讨论解决办法,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探索,总结出研究成果。

4.共享成果,深化研究。

各学科备课组将学期或学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形成主题教研成果移交下个同年级,再一次进行进一步实践探索,补充完善研究成果,经过三个轮回,形成有价值的系列研究成果,最终汇成主题研究序列。

5.探寻策略形成机制。

积极探寻在主题实现中四级(学校、职能处室、教研组、教师)行为主体角色定位及行动方式;探寻主题教研标准化实施方案、规范化推进流程;探寻教科研整合的推进方略;探寻教科研整合的评价、激励机制。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深入课堂和教研活动现场,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就教师、备课组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提炼教研主题。

2.行动研究法备课组和教师围绕教研主题开展系列小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根据新情况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成果。

3.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主题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和信息支持。

4.经验总结法将各学科研究成果移交下一个同年级,指导新的年级主题教研活动,新的年级根据教学实际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主题研究内容系列和成果系列。

)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研究的周期:2014年5月——2017年9月

2.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

立项申报,开题论证。

①课题组查找文献资料,开展论证设计,申报立项。

②各学科备课组根据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梳理、提炼教研主题。

③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4年10月——2017年6月)

主题实现教科研整合,实施研究

①各年级学科备课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②教师个人围绕教研主题开展小课题研究。

③备课组、教师提炼研究成果。

④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6月——9月

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结题鉴定

①各学科形成主题研究序列,总结研究成果。

②各子课题总结研究成果。

③课题组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④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

四、研究的预期效果

(一)有效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学校的教科研,只有根植于自身的土壤,才有蓬勃向上的发展力;同样,教师的教科研,也只有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顺利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在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将梳理各学科阶段性教研活动主题,备课组围绕这些主题开展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试行、验证、领悟,找出突破性的解决方法,这样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

教研活动主题化,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的主题,教研组、教师将教研主题用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在备课组或教师个体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备课组开展集体研讨,将研究成果放到教学实践中去验证。这个过程体现了问题从教学实际中来,问题解决到课堂中去,研究成果到课堂中用的科研方法,从而增加了教研活动的科研含量。

(三)提升教师素养

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让教师在更深层面的去认识自身遇到的问题,正确的处理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一般教书匠到学者型教师的转变,进而使得教师素养得以提升。

(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主题教研使得教研的针对性更强,更有利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更具针对性,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更有深度,更能适应当今课改的要求和现今不断变革的教学形式和考试形式,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会顺其自然的得很大提升。

(五)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没有教研的教学是无根的木,无源的水,学校的教学之路将越走越窄,成为一潭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没有教学的教研也只是空中楼阁,这样的教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反而可能是误导。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实现了教研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尊重教师在实践中的感受创新,激励教师由从事单一的教转向到研教结合,以教定研,以研促教,有利于建设学习型学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研究的预期成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备注

1

基于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策略

研究报告

 

2

校本教研主题序列

文献

 

3

教研小课题研究成果集。

成果集

 

4

教师论文集

论文集

 

5

主题教研案例集

案例集

 

6

教师教学案例实录

案例集、光盘

 

7

主题教研活动实录

光盘

 

 

、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

王真东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室主任研究员

方铭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研究员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室副主任、中学特级教师

郭子明眉山市政府教育总督学、中学高级教师

  宏:眉山市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胡开勇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特级教师

  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中学特级教师

周伯君仁寿县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陆俊龙仁寿县教研室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二)成立课题研究组

  长:黄永建  仁寿一中北校区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副组长:高世金  仁寿一中北校区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叶志强 仁寿一中北校区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研:

王志明  仁寿一中北校区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雷玉斌  仁寿一中北校区教科室专职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第四、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者。

               仁寿一中北校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获奖者。

朱和艳  仁寿一中北校区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

高和昌  仁寿一中北校区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李晓红  仁寿一中北校区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刘红梅  仁寿一中北校区化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四川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展评二等奖获得者、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仁寿一中北校区物理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仁寿县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刘建军  仁寿一中北校区数学教师硕士研究生、参加过省市立项课题研究工作。

罗桃仙 仁寿一中北校区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眉山市骨干教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仁寿一中北校区地理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仁寿一中北校区教科室资料员、中学高级教师、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

助研人员:全校各学科备课组长。

参研人员:仁寿一中北校区全体教师。

(三)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

1.本课题在课题组领导下,由教科室、教务处牵头,各备课组组织实施,全员参与。

2.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考核,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开展经常性的专题学习、课例研讨与阶段总结活动;课题组的每一个成员要积极主动参与研究,完成课题组分配的研究任务。

3.建立课题研究子课题网络,各备课组负责组织开展子课题研究,落实子课题研究的计划、活动的开展、资料的收集、阶段性成果的总结等,定期向课题组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讨论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4.教科室安排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档案。

(四)研究的经费预算

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及其他物质保障,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准备阶段:预计15000元。主要用于专家讲座、专家诊断指导、资料收集汇编等。

2.起步阶段:预计20000元。主要用于专家指导、课题开题、学习培训等。

3.实施阶段:预计50000元。主要用于专家指导、开展活动、学习培训、购买资料、资料汇编等。

4.结题阶段:预计60000元。主要用于成果汇编,出版研究成果和专著,专家指导、结题鉴定等。

 

     《基于主题实现的教科研整合策略研究》

                                        课题组组长:黄永建

                                            2014年10月

附: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M].陈大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M].潘海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3].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邓涛.北京出版社.2005年

[4].2005年以主题教研为途径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报告.李元昌.[J]《吉林教研》.2011.9

[5].主题教研活动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城乡联动、区域协作”系列化主题教研活动为例.[J].何朝勇.《教育科学论坛》.2010.7

 



来源:仁寿一中  编辑:晓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