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新闻

>> 首页 >> 教学园地 >> 文章正文

管窥我国传统教育与国外先进教育的差异

发表时间:2009-5-27 11:03:13 来源:仁寿一中 编辑:仁寿一中语文组

管窥我国传统教育与国外先进教育的差异

四川仁寿       魏建明   

我国传统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可算是最为古老,最为源源流长的教育之一。自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始祖孔子创立私立教育以来,私立与公立教育一直生生不息,绵延东西南北中。

我国教育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出了无数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因此,尊师重道成为我国传统美德之一。

古代的我国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像我国古代文化一样,英才辈出,群星璀璨;近代的我国教育,由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逐步落后与西方教育;现代的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特色鲜明,各有千秋;当代的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此消彼长,相差甚大。推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其一,我国教育历经世界上最长的封建教育,其落后弊端日渐突出;其二,我国教育的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呆板,教育手段滞后;其三,我国教育受经济发展制约,教育设施差,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国当代教育大多为传统教育,与西方先进教育存在若干差异:

一、“书本知识教育”与“生存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很重视“书本知识教育”,其最为显眼的是中国学生与世界同龄学生相比,他们所掌握书本知识的广度、深度,恐怕是国外学生望尘莫及的,他们练就的书本知识的应试技能,恐怕也是国外学生难以企及的。近年,不少中国学生到国外进修大、中、小学课程,文化考试成绩大多优秀,便是佐证。报载,我国教育考察团赴德国考察,比较中德数学、物理、化学课程标准,得出的结论,中国的教材是最全、最深、最细的。而德国教育家却自豪地说,凭借我们不全、不深、不细的教材,培养出了若干诺贝尔奖获得者。令我国教育同仁自惭形秽。

而国外的先进教育,则重视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切实是为了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需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早已成为西方教育的新时尚,学习,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需。难怪,不少有识之士,深为我国不少学生低分低能,高分低能而忧虑。

二、“封闭式教育”与“开放性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有意或无意地把学生封闭在狭小空间的学校内,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内,有意或无意地割断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与连接,有意或无意地轻视动手能力,忽视社会实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学生的信条;“传道受业解惑”成为教师的教理;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为学生的热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学生的期望。封闭式教育驯养的学生大多为“腐儒”、“书橱”、“书呆子”、“应试机器”。

国外的先进教育,注重“开放性教育”,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善于吸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发展自我。

报载,中外美术课,同样画苹果。中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学生照着老师的“苹果”作画。日本、美国的老师,是先拎来一筐苹果,后分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苹果,仔细观察,再让学生画出苹果。显然,中国学生作画的过程:老师黑板上的“苹果”——学生图画本上的“苹果”。国外学生作画的过程:眼前的苹果——胸中的苹果——图画本上的苹果。这与我国画家郑板桥画竹一样:“眼前之竹”——“胸有成竹”——“画中之竹”。我国传统教育中知识脱离实际,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日趋明显。

三、“大同式教育”与“差异性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过分追求整齐划一,大同式教育,班级授课制的推行,加上大班化,规模化,往往使全班所有学生,读同一本书,做同一作业,考同一试卷,这种求大同的教育,忽视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年龄、性格的差异,轻视学生个体的知识、能力的差别,也忽略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喜欢用同一模式造就本来就千差万别的学生。而国外的教育很注重差异性教育,“小班化”,“个体化”成为时尚。其实,孔子的“因材施教”和西方的“木桶理论”都强调差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求同与存异是两种教育的分水岭。

四、重在“结果”与重在“过程”

我国传统教育很注重“结果”,而西方先进教育很注重“过程”。其差异大致有如下五个方面:①前者过分追求结果是什么,后者追求为什么;②前者重答案的获得,后者重探求与研讨;③中国学生的家长重分数的高低(或常曰考试的了多少分),国外学生的家长重“问题”的多少(或常曰向老师提了多少个问题);④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不愿、不善提问,外国学生敢问、愿问、善问;⑤中老师热衷于有问必答的“解惑”,并且必有结论,外国教师热衷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与研讨问题,且往往不做结论。总之,两种教育表象的差异隐含着教育观念的内在差别。

 

 

 

通讯地址:四川省仁寿县第一中学

联系人:魏建明

电话:(08336208356

邮编:620500

(本文发表于《创新性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卷)

来源:仁寿一中  编辑:仁寿一中语文组